蔡英文时隔744天再开记者会 前“绿委”:因为美国在看******
蔡英文时隔744天再开记者会,前“绿委”讽刺:因为“美国在看”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赵友平】中时新闻网、TVBS新闻网等台媒消息称,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27日上午召开安全高层会议,下午3点半将召开记者会,针对“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向社会各界报告并接受媒体提问。联合新闻网称,这是蔡英文时隔744天终于再次召开记者会。对此,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认为,之所以选择这个议题开记者会,是因为她知道美国在看,这是美国要的议题。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蔡英文27日上午召开安全高层会议,就“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进行讨论;中午与“立委”开会讨论义务役役期延长;下午主持“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记者会。台湾TVBS新闻网称,这也是蔡英文自2020年12月后,时隔2年多再度接受媒体提问。
台湾“中央社”称,参与相关讨论的防务人士26日晚声称,这次兵力结构改革3大“亮点”:一是将兵力结构区分为主战部队、守备部队、民防系统、后备系统4大区块,明确防卫任务;二是导入美军等最新模块化训练模式,三是大幅调升义务役薪资,兼顾服役期间经济生活。
报道称,防务人士透露,在这次规划中,未来由志愿役组成“主战部队”,担任海、空等安全任务;由义务役为主担纲“守备部队”,负责守备、军事与民间重要设施防护与协力民防等任务。
报道还称,针对义务役延长案,蔡英文27日上午主持安全高层会议讨论,做最后定案。义务役延长案若今年底前完成公告,施行日为2024年1月1日,即从2024年1月1日起,年满18岁役男役期将从4个月延长为1年,但确切细节仍以公布版本为主。
对于蔡英文27日下午将召开记者会,时隔两年多再接受媒体提问,联合新闻网称,蔡英文隔744天终于肯开记者会,是“美牛模式翻版”。
文章称,蔡英文这次宣布“重大政策”的流程,全部比照2020年8月宣布隔年开放含莱剂(莱克多巴胺,俗称“瘦肉精”)美国猪肉、牛肉输入的模式。文称分析,蔡英文27日宣布的义务役延长一案,攸关防务领域,是其所属权责范围,因此安排走“美牛模式”。
对于蔡英文选择“强化全民‘国防’兵力结构调整方案”这个议题召开记者会,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26日在中天电视政论节目《大新闻大爆挂》中分析称,因为她知道美国在看,这是美国要的议题,因此她作一个正式表态,表示“国安会议”通过了,“是我做出了决策”。郭正亮直言,因为蔡英文的剩余任期、2024选举都需要美国力挺,“这个议题一定要过关”。
对此,有岛内网友讽刺道,“人在做,美国在看,难道是头上三尺有美国?”↓
有网友讽刺道:“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还有网友说:就是无能。↓
(环球网)
东西问丨刘进:江门五邑侨批中有何家国密码?******
中新社江门1月12日电 题:江门五邑侨批中有何家国密码?
——专访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
中新社记者 孙秋霞
近代到北美等地谋生的华侨,大多来自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乡村,其中五邑人最多。他们将银信(侨批)寄往家乡,赡养家眷,维系亲情,同时也推动了侨居地的繁荣发展。侨批是近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主要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国内眷属的汇款(银)和家书的合称。2013年,16万封粤闽籍华侨华人留下的《侨批档案》正式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国第八项“世界记忆”遗产。
江门五邑保存有大量侨批,这些侨批中蕴藏着何种家国密码?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刘进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作出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何早期赴北美谋生的华侨大多来自五邑?保存至今的侨批记载了他们怎样的生存史和创业史?
刘进:早期到北美谋生的华侨绝大多来自珠三角粤语方言区,其中80%左右是五邑人(五邑指今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台山人占到约五成。五邑多丘陵,人多地少,生存压力较珠三角地区的番禺、中山等地更大。1848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这一消息轰动世界,并很快传到珠三角,在五邑地区的青年男子中产生强烈反响。在致富的“拉力”和生计维艰的“推力”下,他们纷纷出洋“淘金”,并由此形成路径依赖和移民网络。
五邑侨批记载了百余年来华侨华人与国内家眷共同构建无数个跨国家庭命运共同体、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生动案例。近代,五邑华侨侨居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曾颁布排华法律,种族歧视问题严重,大多数华侨在信中诉说在海外谋生的艰辛与不易。
目前中国公共文博机构保存的五邑侨批有五万多件,现存最早的五邑侨批是1871年由美国华侨寄回,越到后面保留下来的侨批越多。20世纪70年代侨批局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后,侨批从此成为历史。
中新社记者:大量到海外谋生的江门五邑华侨,接触西方文化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何种转变?他们如何影响家乡社会?
刘进:华侨是近代早期睁眼看世界的最大中国人群体。在书信中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动引进侨居国和地区的现代化事物,如发电机、留声机、抽水马桶等,改进侨乡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品质;二是新思想新风尚的吸收和引进,如更加重视子弟接收现代教育,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更体现出平等、民主的趋势;三是浓郁的社会公益意识和国家民族意识。
近代,华侨成为推动和参与中国乡村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五邑华侨为保卫家园,修筑了大量防范土匪的碉楼,并借鉴侨居地的社区模式建设许多华侨新村,改善了人居环境。华侨将海外的血汗之资源源不断输入家乡,建起了新宁铁路,修筑了纵横交错的公路;引进西方先进设施,如自来水设施、电力、电话等;改建或新建了上百个用于商业贸易的圩镇,知名的包括江门开平赤坎古镇、梅家大院(原名汀江圩)、冈宁圩(电影《让子弹飞》“鹅城”取景地)。海外华侨推动了侨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这成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践和探索的一个独特类型。
中新社记者:梁启超、陈少白、司徒美堂、冯如等历史名人均出自江门,是否也与华侨带给家乡的改变有关?
刘进:五邑华侨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捐资兴办了大量学校、图书馆、阅书报社,还兴办了近代中国侨乡最多的侨刊,引进了排球等体育运动,极大提升了五邑侨乡的文明程度。江门五邑地区产生了梁启超、陈少白等一大批引领中国前进方向的历史文化名人,这不是偶然的,与这里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
从澳门到广州的珠江西岸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外思想文化交锋、碰撞的前沿阵地,有学者称之为近代“珠江西岸文化走廊”。江门五邑地区恰好处于这一走廊地带,这里产生大量华侨也与该地区开放氛围相关。大量华侨出洋,又带来更加包容开放进取的社会文化环境,孕育出更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杰出贡献的知名历史人物,冯如、司徒美堂更是走向世界,成为侨界翘楚。
中新社记者:通过对大量侨批进行研究,您认为江门五邑华侨具有怎样的集体意识?
刘进:在侨批中,华侨自称“唐人”,回国称“回唐”。汉唐时期是中国的盛世,他们以中国辉煌的历史为荣。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外遭受种族歧视和排斥,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普通华侨在侨批中谈到为抗日捐款,说得最多的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
1937年,一位美国华侨在信中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破家何在?!”1979年,另一位美国华侨在书信中说:“现在观阅有关报刊,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我们旅美侨民更希望祖国昌盛和强大,我们海外侨胞有好靠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代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梦想,每一封家信都诉说和见证了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
中新社记者:当前,江门逾530万名五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遍布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应如何保护侨批文化和传承华侨精神?
刘进:江门既是近代形成的著名侨乡,又是改革开放后依然活跃的侨乡,新移民数量众多。华裔新生代已融入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建设者和贡献者。新老移民对家乡的记忆永存心间,关心家乡发展。近年来,华裔新生代到祖籍地血脉寻根、文化寻根的潮流非常盛,他们探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为“到哪里去”提供历史文化自信。
为保护好侨批文化,首先要抢救存在灭失危机的侨批,目前民间有数量较多的侨批在流转交易,应抓紧抢救,将它们保存到条件良好的文化机构中。其次,要加强学术研究,对侨批谈论的跨国家庭日常生活进行学术凝练,探寻文化底蕴,特别要注重国际学术比较研究。第三,加强活化利用,通过博物馆、影视剧、城市文化景观、大中小学教育等多种方式,传播和弘扬华侨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
受访者简介:
刘进,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著有《台山银信》《五邑银信》《银信与五邑侨乡社会》等,参与了“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文本的研制工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快盈官网地图 |